笔趣阁 - 历史小说 - 庆余年在线阅读 - 第1825页

第1825页

    陛下留给了自己什么?为什么要留?难道事先他就知道自己过不了今天这一关?范闲怔怔地望着手里的盒子,这才明白为什么先前姚太监一直不在陛下身边,原来陛下交给他一个很奇怪的任务。

    打开盒子,盒子里是一方白绢和一封薄薄的信,范闲的身子微僵,在第一时间内认出了这是什么。

    这是当年他夜探皇宫时,在太后的风床之下看到的三样事物之一,其中的钥匙早已经被他复制了一把,成功地打开了箱子,而白绢和这封信便是另外两样。

    四年前长公主在京都叛乱之时,范闲曾经试图再次找到这两样事物,结果发现已经不在含光殿,如今想来,肯定是陛下放到了别的地方。

    陛下后来自然知晓钥匙在自己手里,所以只是将这封信和这方白绢留给了自己。

    范闲用指尖轻轻地摩挲着白绢的表面,定了定神,打开了并没有封口的信封,仔细地看着。渐渐地他的眉头皱了起来,然后又舒展了开来。

    这是叶轻眉当年写给庆帝的一封信。从信中的内容,他知道了白绢是什么,这是当年太后赐给妖女叶轻眉自尽用的白绫,而……当叶轻眉在太平别院接到旨意之后,直接将这方白绫原封不动地送回了宫中,送到了太后的床前。

    想必只有五竹叔才能做到这件事情,想必太后那天吓得极惨,所以她一直把这方白绫留着,以加深自己对于叶轻眉这个妖女的恨意?

    然而除了以顽笑的口吻讲述这件事情,以表达自己的强烈不满之外,叶轻眉的这封信里便没有其它值得留意的内容,通篇只是些家长里短,五竹如何,范建在青楼如何,配上那些拙劣而生硬的字迹,实在是不忍卒睹。

    好在只有薄薄的两页纸。范闲愈发地不明白,为什么皇帝老子会如此珍视这封信,甚至最后还要留给自己?难道说自己先前想错了,不论是白绫还是钥匙,还是这封信,其实都是陛下藏在含光殿,而不是太后藏的?

    他摇了摇头,不再去想这些注定要湮没在回忆里,没有任何人知晓答案的问题,紧接着却注意到了第二张信纸后面的那些笔迹。

    这些笔迹遒劲有力,却控制着情绪,写得格外中正有序,很明显是陛下的字迹。

    范闲仔细地看着,看了很久很久之后,轻轻地叹了一口气,双手一紧,下意识里想将这封信毁掉,接着却是小心翼翼地将信纸塞回信封,放入怀中收好。

    “朕没有错。”

    这是庆帝留在信纸后面最后的几个字,看似是异常强大骄傲的宣告,然而在信纸上对着一个逝去的女人的宣告,实际上只可能是一种幽幽的自问。

    然而谁也无法解答这个问题,除了历史之外。不,就算是那些言之凿凿的史书,只怕也无法评断皇帝陛下这一生的功过是非。

    由叶轻眉而发,陈萍萍而发,他对皇帝陛下只有仇恨,然而他与皇帝老子之间的关系,又岂是仅仅的血缘这般简单,他内里的灵魂可以不承认血缘,却无法摆脱这些年的过往。这种情绪复杂至极,以至于根本不是文字所能言表。

    皇帝陛下死了。而范闲直到此刻,依然觉得从身到心一片麻木寒冷,不敢相信这个事实。他总觉得那个男人是天底下最强大,最不可能战胜的人,怎么就死了呢?他似乎有些宽慰,却没有报仇后的喜悦,他似乎有些悲哀,却怎么也哭不出来。他只是麻木,麻木地站立在这寒冷的风中。

    由信中可知,世间真的没有真正的王道,原来皇帝老子的身体这一年里已经不行了,原来就算如叶轻眉所说,让每个人成为自己的王,也不是王道……范闲以及他所坚持的信念更不是。

    ——正如那个风雪夜,他对皇帝陛下所言,他所要求的只是心安,只是私怨了结罢了,并不牵涉到正确与否的大命题。要知道人类本来就不是一种追求正确的物种,正确并不是正义,因为正义总是有立场的。

    他忽然想起了靖王爷珍藏着的叶轻眉的奏章书信,想到当年叶轻眉给皇帝的信里总是在谈关于天下,关于民生的事情,像今天这样寻常口吻的信倒真是只有一封,或许正是因为这个缘故,皇帝陛下才格外珍惜?

    一念及此,他的唇角不由泛起了一丝苦笑。皇帝陛下与叶轻眉,毫无疑问是人世间一等风流人物,说不尽的风华绝代,然而二人一朝相遇,却真不是什么幸福的事情。陛下遇着叶轻眉这样的女子,何尝不是一种痛苦,而叶轻眉遇到庆帝,则更是怎样也难以言喻的悲哀了。

    范闲有些木然地站在夜宫之中,站在长草之间,看着小楼的遗痕发呆。直至此时,他依然不知道叶轻眉葬在哪里,父亲范建当年的话,如今知晓,那只是一种安慰罢了。小楼里那幅画像中的黄衫女子已经化成灰烬随风而去,皇帝陛下也化成灰烬随风而去,或许在天地间的某一个角落,他们会再次碰触在一起?

    静静地站立了很久很久,他借着黑夜的遮掩,向着太极殿的方向行去,准备出宫。于夜色之中见皇宫灯火,听见御书房里略显青涩的声音,看到那些面露哀戚,实则心有所思的新晋大臣,不由若有所感。

    末章 后来

    很久很久以后的一个春天。

    美丽的杭州城内,一位年轻的公子哥骑于大青马上,身后跟着许多伴当仆役护卫,阵势颇大。这位年轻的公子行于西湖垂柳之畔,时不时抬起手撩开扑到面前的柳枝,面容含笑,却没有那种故作潇洒的做作,反透着一股儒雅贵重感觉,说不出的自在。